黄粮坪天麻良种生态繁育基地
面积:150亩
简介:
天麻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基地、新品种与良种选育与繁育基地、天麻代料研发和加工生产车间
介绍:
黄粮坪天麻良种繁育基地建于2021年,占地150亩,海拔1400-1800米,为五峰乌天麻天然分布区,区域内森林资源丰富,土壤疏松肥沃,非常适宜天麻生态种植。基地现建有天麻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圃100亩、新品种与良种选育繁育基地50亩、现代化天麻代料研发和生产车间1000平米,年可繁育优良天麻零代种15万斤、生产优质蜜环菌代料200万袋,可满足代料生态种植1000亩,可烘干、切天麻片10万斤以上,为五峰天麻产业提供优质种麻与代料,助力五峰天麻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
环境+良种——高质量天麻产品
黄粮坪位于五峰镇北部的高山丘陵地区,森林覆盖率高,林下资源丰富,处于乌天麻的自然分布区,当地天麻种质资源与菌种环境优异。天麻喜欢在凉爽的环境中生长,其生长适温为10-25℃,当环境温度达到8℃时,天麻会开始萌动生长,达到28℃时停止生长,若气温达到30℃以上,则蜜环菌和天麻的生长都会受到抑制。黄粮坪高海拔、林荫地、腐殖质深厚的气候地理环境非常适宜林下天麻种植,且经2022首年天麻测产,黄粮坪林下天麻受干旱天气影响较小,天麻种子接菌率高,生长势强,商品麻麻型圆整、个头大。
五峰天麻具有个大、断面明亮、体实肉厚等优点,天麻素、天麻多糖、氨基酸含量丰富。经测定,干制的五峰天麻中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的总量≧0.30%,五峰天麻的有效成分含量明显高于2015年《中国药典》的标准。良好的品质使得五峰天麻在市场上竞争优势明显,市场价格比一般产区的高30%以上,“五峰天麻”先后入选湖北省知识产权“三大工程”、2022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为开发选育最优良的天麻品种,五峰博翎种业有限公司在五峰镇黄粮坪村建立100亩天麻种子资源保护基地,收集云、贵、川、陕、皖等地乌天麻、红天麻、绿天麻主栽品种15个,进行杂交组合72个,初步筛选出优良品种2个。
天麻原生种经过连续多代种植迭代后,品质与药效含量均将下降,产量与抗逆性降低,严重影响天麻种植收益,多代轮种后的天麻个头小、易烂麻、抗性差。由此导致目前市场对抗逆性强的优质天麻种需求极大。
博翎种业通过收集、保存的优质天麻原种与各地优质天麻品种进行杂交选育,针对不同地区气候环境要求,精准选育出适宜各个地区的抗逆性高、品质稳定的优良天麻品种,配合代料林下生态种植等高产技术,实现稳产高产,保障麻农天麻种植效益。
未来博翎种业将继续加强在黄粮坪开展天麻种源保护、良种繁育、标准化生产及研学康养等蜂蜜研发和产业开发,持续完善、丰富天麻种质资源库,不断开展道地中药材良种选育与繁育研究,将五峰打造成全国天麻种业示范中心。
林下+代料——生态友好,高效高产
从70年代起,五峰天麻种植规模开始稳步增长。2021年,该县人工种植天麻5809亩,产量4300余吨,销售辐射云南、甘肃、陕西、河南、四川、贵州等地,成为全县重要致富产业。为践行“两山”理论,五峰天麻种植也向着生态友好方向发展,做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
2022年3月,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在8个乡镇的15个试验点推广天麻林下代料生态栽培技术,五峰镇黄粮坪村是试验点之一。目前,村里有50亩试验田,通过天麻林下代料生态栽培技术,经过半年生长现场核查与测产显示,在今年极端高温干旱影响下每平方米产量达11.2公斤以上,每亩收入六万元以上,且麻型圆整、商品率高,天麻素、羟基苯甲醇含量均达到药典标准,成果超过预期,代料天麻种植效果显著。
今年虽遇长期干旱天气,但我县天麻产量依然可观,代料生态栽培较传统种植方式的优势明显。与传统种植模式不同,代料生态栽培是当年种当年收,省去了传统方式提前一年人工培柴的过程,缩短生长周期,同时减少了70%的木材使用量,大大减少了林木砍伐和破坏。
天麻蜜环菌代料90%为木屑,主要来自森林抚育、工程施工用的废弃木料,另外科学添加氮、碳等元素,为天麻提供稳定均衡的营养。随着天麻代料和配套技术的日趋成熟,代料生产工艺不断创新,成本不断降低,天麻产业链也在不断延伸,推动着五峰天麻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资深天麻种植专家贺祖海与湖北中医药大学、五峰县农科所、林科所,联合开展天麻代料栽培技术研究与试验示范,将木屑作为填充物添加营养液制作木材代料,取得成功。新型代料能够提供稳定营养,替代天麻70%的营养需求。
县农科所所长、县人大代表王业红介绍,玉米芯、茶树枝,包括林间的小树枝、秸秆都可以作为蜜环菌生产的碳源,也称“代料”。在相同产量水平下,一亩田的“代料”要比传统方法节约60%以上的木材,节约1/3的人工,节约一半的时间,综合测算一亩地节约了大概7500到1万元左右。
博翎种业黄粮坪天麻良种生态繁育基地依托黄粮坪得天独厚的立体气候和森林资源优势,打造高原优质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林下天麻生态种植不与粮抢地、不与农争时,充分利用高山林地环境,做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实施林下中药材种植,可以在生态环境保护与中药材产业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实现林业资源保护与中药材产业发展良性循环,增加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林下种植既能优化林木生长环境、增强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又能有效降低森林火灾安全隐患和病虫害发生率,有利于实现森林资源综合利用,体现了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的生态友好发展方向。
扩展知识:
天麻代料种植技术:天麻代料栽培技术不同于传统的“三下窝”技术。传统的“三下窝”技术是指木棒、蜜环菌种、天麻种同步播种的技术,该技术由于违背蜜环菌生长规律,导致产量过低。代料栽培天麻,是以特制蜜环菌菌包(代料)为主料,细嫩树枝(直径5cm以下)为辅料,蜜环菌能在菌床中快速充分地腐化成熟,天麻能及时充足地得到营养供给,因此可获得高产。代料栽培天麻由于接菌早,接菌率高,营养充足,个体饱满品质高,天麻商品率高,代料天麻的产量和品质都有大幅提升的空间。
代料种植节约木材70%以上,省去传统栽培砍树培菌(一年)的过程,使天麻栽培从第一年砍树培菌,第二年播种,两年见效,转变为当年播种当年见效的种植技术。由于代料可科学地调配营养源,使之达到优质高产和高效利用资源的目的,因此可以大大节约资源,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效益。同时可避免人工培菌受天气、环境等因素影响而失败的风险。
天麻代料栽培技术使天麻产业由传统原木栽培转为代料栽培,将天麻产业由资源消耗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实现产业升级。(作者:贺祖海,资深天麻种植专家)